秋分养生全攻略:四类黄金食材+科学进补指南
昼夜均分寒暑平,秋分养生正当时。今日秋分,天地阴阳平衡之际,正是调养身心最佳时机。
秋分,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,今年落在9月23日。作为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,秋分恰处秋季90天正中,平分秋季。
此时全球昼夜等长,各占12小时,此后北半球将开启昼短夜长的模式,气温逐日下降,昼夜温差显著加大,部分地区温差甚至超过10℃。
一、秋分养生核心原则
秋分时节最易引发“秋燥”,这是人体随气候变化产生的生理反应。不同于白露的温燥,秋分后的燥邪多属凉燥类型。凉风袭来,气温骤降,寒凉加重,人体易出现皮肤干涩、口唇干裂、咽喉不适等症状。
中医强调“燥者润之”,饮食应以清润温润为主,多食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梨等食物,可滋阴润肺养血。但需注意:
脾胃虚弱者应减少水果摄入,避免加重腹泻
进补需适度,避免造成肠胃积滞
过敏性体质者慎用寒凉白色食物
秋分后还是肠道传染病、疟疾、乙脑多发季节。胃肠道对寒冷刺激敏感,慢性胃炎患者需特别注意胃部保暖。同时避免紧张、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,防止诱发旧病。
二、四大黄金时令食材
柚子:秋日润肺珍品
作为秋季代表性水果,柚子富含维生素C(含量是柑橘的2倍),具有理气化痰、润肺清肠功效。柚子可制成多种养生食品:
柚子醋:取柚子2个取汁,柚子皮1份,配酒50ml、味淋50ml、酱油50ml、醋100ml。先煮酒和味淋,加柚子皮后关火冷却,最后加入酱油和柚子汁。
柚子茶:柚子用盐搓洗后热水浸泡,削薄皮切丝,取果肉去丝去皮。柚子皮与果肉加冰糖同煮,放凉后加蜂蜜密封冷藏。
柚子炖鸡是经典秋分养生菜:童子鸡1只(约750克)腹内填500克柚子肉,加葱姜料酒炖40-60分钟。此膳有温中益气补肺,下气消痰止咳功效,特别适合肺虚咳嗽及哮喘患者。
桂花:秋日芬芳药食
桂花又名木犀,《本草纲目》载其“性温,生津,辟臭,治风虫牙痛”。所有桂花瓣均可用于糕点膳食,亦可酿酒。
制作桂花糖:新鲜桂花用冷盐水洗净滤干,层层白糖密封腌制,可调入梅卤或姜片。制成的桂花糖芬芳持久,为各类点心增添秋日风味。
银耳:平民燕窝
银耳被誉为“菌中之冠”,中医认为其味甘淡、性平无毒,各类体质皆宜。其富含的植物胶质能有效清理肠道毒素,长期食用可滋养容颜、调理身心。
上等“雪耳”煮出的汤羹丰腴如凝脂。因五色理论中“白入肺”,银耳等白色食物可有效缓解秋燥伤肺。但过敏性体质者需慎选白色温补食物。
推荐木瓜莲子银耳煲:银耳、莲子泡发后去芯去根,电压力锅加冰糖压20分钟,最后加入木瓜块煮5分钟。注意木瓜不宜久煮,否则会破坏其营养成分。
秋蟹:寒凉美味的科学搭配
秋分是全年品蟹最佳时节。蟹肉营养丰富,每百克含蛋白质13克,脂肪仅0.7克,还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。清蒸最能保留蟹的天然鲜香,蒸制时需注意:
蟹钳用草绳绑紧防止脱落
水开后上笼蒸15分钟
必备三样搭档解寒毒
紫苏:蒸蟹时水中放紫苏包可辟腥杀菌祛寒。紫苏性温,能解蟹毒,缓解食蟹后过敏瘙痒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记载紫苏“行气和血”,可“解肌发表,散风寒”。
黄酒:活血祛寒的黄金搭档。黄酒性温,含丰富氨基酸和酯类物质,既能祛除腥味,又能中和蟹的寒性。选择温热饮用效果更佳,酒中可加话梅增添风味。
蟹醋:经典配方为姜末、生抽1份、香醋3份、少许糖。醋能杀菌助消化,姜可健胃发汗,两者结合是长期实践得出的最佳搭配。蟹醋宜陈,存放愈久味道愈醇;姜则需选嫩姜,汁多味淡。
三、养生食谱精选
百合银耳雪梨饮
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推荐的秋分药膳:梨养阴生津、化痰止咳;百合养阴润肺、养心安神;银耳补气润肺、滋阴生津。三味同煮,适合大多数人群。
山药百合粥
大米100克加山药、百合各20克。山药保持血管弹性,防止动脉硬化;百合润肺止咳、清心安神。此粥能化痰止咳、强健脾肺,是秋分早餐优选。
白果冬瓜老鸭汤
白果100克、冬瓜1000克、芡实20克、老鸭1只、生姜3片、陈皮1/4个。鸭肉滋五脏之阴,清虚劳之热;白果滋阴抗衰老;冬瓜利水排湿。此汤具有滋补生津、润肺益气功效。
秋分特色:岭南秋菜
岭南地区有吃秋菜(野苋菜)习俗,与鱼片滚汤称为“秋汤”,暗合中医秋日滋补之道。秋菜清热解毒、利尿止痛,正应秋分时令需求。
昼夜均分秋已半,蟹肥菊黄正当时。秋分养生,重在平衡二字——饮食寒温平衡,作息动静平衡,情志收放平衡。顺应天时,食饮有节,方能为寒冬积蓄足够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