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暑养生必吃八宝:滋阴润燥正当时

处暑养生必吃八宝:滋阴润燥正当时

夏末秋初的餐桌上,藏着应对季节转换的养生密码。

处暑节气(今年在8月23日)标志着炎热夏季正式落幕,凉爽秋季缓缓登场。这个气温由热转凉的过渡期,人体最易受到“秋燥”侵袭,出现口干舌燥、皮肤干痒、咳嗽咽痛等不适症状。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强调,处暑后秋燥渐显,润燥养阴是此时最基本的养生原则。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韩晓明同样指出,处暑后气候逐渐干燥,养生应以“滋阴润燥”为宜,避免燥邪伤害。

处暑必吃八种养生食物

石榴:处暑时节正是石榴成熟季,民间素有“处暑石榴正开口”之说。石榴富含维生素C(每100克约含10毫克)和抗氧化成分,其酸性特质能有效生津止渴。对于秋季常见的咽喉干燥、烦渴症状有显著缓解作用。但需注意,石榴果酸含量较高,过量食用可能刺激肠胃,建议每日食用量控制在半个到一个之间。

莲藕:性寒味甘,生食可清热润肺,熟食则能养胃健脾。处暑时节食藕正符合中医“燥则润之”的原则。七孔藕(红花藕)适合炖汤,九孔藕(白花藕)脆嫩多汁,最宜凉拌清炒。莲藕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每100克含44毫克,同时富含膳食纤维,对改善秋燥引起的便秘颇有帮助。

鸭肉:民间素有处暑吃鸭的传统。鸭肉性凉味甘,具有“滋五脏之阴,清虚劳之热”的功效。相较于其他肉类,鸭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比高达约60%,既能滋阴润燥,又不会过于油腻。烹饪时搭配冬瓜、百合等食材,可增强其润燥效果。

糯米:糯米性温,归脾胃经,特别适合处暑时节补益脾胃。对于脾虚体质人群(常见症状包括大便稀溏、容易乏力、空腹胃痛),一碗温热的糯米粥能显著缓解胃部不适。糯米中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5%以上,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。

百合:中医认为百合入心、肺经,是应对秋燥的明星食材。其黏液质能有效缓解呼吸道干燥症状。百合富含生物碱(约0.1%-0.2%)及多糖成分,具有润肺止咳、宁心安神的双重功效。阴虚体质人群在处暑时节食用尤为适宜。

葡萄:作为“水果之神”,葡萄性平味甘酸,入肺、脾、肾经。处暑时节食用葡萄可补充身体所需水分和维生素(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10毫克),对抗“秋老虎”的燥热。葡萄皮和籽中的白藜芦醇等抗氧化物质含量丰富,建议洗净后带皮食用。

银耳:被称为“平民燕窝”的银耳,富含植物性胶质蛋白(约60%-70%),其滋阴润燥功效与燕窝相近。银耳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,特别适合处暑后预防呼吸道感染。与百合、莲子搭配煮羹,效果更佳。

蜂蜜:天然蜂蜜中含有180多种物质,包括葡萄糖、果糖(占比约70%-80%)、多种酶类和矿物质。每天饮用一杯蜂蜜水,可有效缓解秋季常见的口干咽燥症状。蜂蜜还能促进胃肠蠕动,预防秋燥引起的便秘问题。

处暑养生食谱推荐

芝麻菠菜

鲜菠菜500克焯水后切段,加入盐、香油、味精拌匀,撒上熟芝麻15克。这道凉菜具有补肝益肾功效,菠菜中丰富的维生素K(每100克含380微克)与芝麻中的钙质(每100克含780毫克)协同作用,能增强骨骼健康。

百合莲子汤

干百合100克与干莲子75克浸泡后,加水煮沸转文火煮40分钟,加入冰糖75克调味。此汤安神养心效果显著,特别适合处暑后睡眠不安的人群。莲子中的生物碱(约0.1%)具有镇静作用,与百合配伍可增强养心安神功效。

莲藕炖排骨

湖北莲藕300克切块,与排骨500克同炖。莲藕的凉性与排骨的滋补性巧妙平衡,达到健脾润燥而不伤津的效果。莲藕中的黏液蛋白(约0.5%-1%)能与人体内的胆酸盐结合,帮助减少脂类吸收。

冬瓜薏米老鸭汤

老鸭半只、冬瓜500克、薏米100克慢炖1.5小时。此方是应对“秋老虎”的理想选择,兼具滋阴润燥和清热祛湿功效。冬瓜含水量高达96%,薏米中的薏苡仁酯(约0.2%)具有利水消肿作用。

百合莲子银耳羹

银耳6克泡发后,与百合15克、莲子12克同煮至粘稠,加冰糖调味。这道经典药膳能安神养心、健脾和胃。银耳中的银耳多糖(约60%-70%)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
处暑时节饮食应遵循“少辛多酸”原则,减少辣椒、花椒、姜等辛散食物,增加葡萄、石榴等酸性水果摄入。同时避免过量食用冰淇淋、冰镇水果等寒凉食品,防止损伤脾胃阳气。

秋燥初起时,餐桌上的一碗润汤、一盘时令鲜果,胜过入冬后的十全大补。 当季食材的自然馈赠,正悄然调和着夏秋交替时身体的微妙变化。

你可能会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