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质不同补法不同:九类人群补气指南
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不同体质的人补气方法大不相同。下面这份指南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补气之道:
阴虚体质者
这类朋友体内津液不足,易生虚热。推荐选择芝麻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制品、甘蔗、新鲜蔬果、豆腐和鱼类等清淡滋阴的食物。相反,葱、姜、蒜、辣椒等辛味调料要少吃。
气虚体质者
日常饮食需注重补气。药膳"人参莲肉汤"值得常备,粳米、糯米、小米、黄米、大麦、山药、大枣等食材都具有良好的补气效果,建议多摄入。
血虚体质者
补血养血是关键。桑葚、荔枝、松子、黑木耳、甲鱼、羊肝、海参等食物能有效滋养血液,应作为日常饮食的重点。
阳虚体质者
需要温补阳气。羊肉、狗肉、鹿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能显著提升体内阳气,是这类人群的理想选择。
阳盛体质者
体内阳气过旺,需避免辛辣燥烈之物。辣椒、姜、葱、蒜等调料要控制,牛肉、狗肉、鸡肉、鹿肉等温阳食物也应减少。可多食水果、蔬菜和苦瓜。尤其要戒酒,因为酒性辛热上行。
血瘀体质者
活血化瘀是重点。桃仁、油菜、黑大豆等食物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。可适量饮酒,多食醋,两者均有助于活血。
气郁体质者
行气解郁很重要。少量饮酒能促进气血流通,改善情绪。日常可多食佛手、橙子、柑皮、荞麦、茴香菜、香橼、火腿等行气食物。
痰湿体质者
约60%的肥胖人群属于此类体质。需侧重健脾利湿、化痰祛痰。白萝卜、紫菜、海蜇、洋葱、扁豆、白果、赤小豆等食物效果显著。肥甘厚味之品则应严格控制。
核心提示:每种体质对应不同的补气方案,但切忌过度依赖单一食物。进补需节制,适可而止才是养生之道。
十款经典补气食疗方
糖枣荔圆:调理气血
取大枣、桂圆、荔枝各50克,三七粉5克,食糖适量。大枣入砂锅加水煮沸后小火煨5分钟。加入其余食材再煮10分钟,调入食糖即可。每日1次温热食用。
参枣米饭:健脾益胃
党参10克、大枣20个、糯米250克、白糖50克。党参大枣煮半小时取汤备用。糯米蒸熟摆上枣,浇入熬好的糖汁即成。可作主食。
麻仁栗子糕:润肠通便
火麻仁10克、芝麻5克、栗子粉50克、玉米面50克。麻仁芝麻打碎后,与粉类、红糖混合,加水蒸糕。作点心食用。
芪香蜜营膏:行气通便
黄芪300克、木香45克、蜂蜜适量。药材煎煮取汁浓缩,加等量蜂蜜煮沸冷却装瓶。每日2次,每次1汤匙冲服。
黄芪阿胶粥:气血双补
黄芪15克水煎取汁煮粳米30克为粥,烊化阿胶10克(即融化后)兑入粥中。每日1次温服。
归芪鲤鱼汤:养血通乳
鲤鱼1条(约500克)与当归15克、黄芪50克(纱布包)同煮。饮汤食肉,适合产后调理。
黄芪补胃枣:健脾益胃
蜜炙黄芪60克、橘皮10克、黑枣1000克,加猪油、白糖、黄酒拌匀蒸3小时。每日午晚餐后食枣5枚,饮汁半匙,坚持3个月。
糖醋清蒸鱼:化湿解毒
青鱼段500克加姜丝蒸熟。油锅炝香,加糖醋、淀粉勾芡淋于鱼身。佐餐食用。
黄芪川芎兔肉汤:活血通络
兔肉250克汆水,与黄芪60克、川芎10克、生姜4片同煮2小时调味。每日或隔日1剂,饮汤食肉。
加味黄芪粥:消肿利水
生黄芪30克煮水20分钟去渣,加薏米30克、赤小豆15克煮30分钟,入鸡内金末9克、糯米30克煮粥。每日1剂分两次服,每次配金橘饼1个,连服2-3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