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笋尝鲜别尝“险”!多人因贪吃进急诊,医生紧急提醒

春笋尝鲜别尝“险”!多人因贪吃进急诊,医生紧急提醒

春笋——春季餐桌上的“双刃剑”

春笋被誉为春季“菜王”,其营养价值颇高,富含膳食纤维、维生素及矿物质,适量食用可促进消化、调节血糖血脂。然而近期多起病例警示:贪吃春笋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甚至休克!浙江一位女士连吃五天“春笋宴”后呕血便血,确诊消化道出血;江苏杜先生因连续食用春笋导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,呕血近千毫升送进ICU。

为什么养生佳品变“健康杀手”?

1. 粗纤维的“硬伤”

春笋粗纤维含量高达2.8g/100g,远超多数蔬菜。这些纤维质地坚硬,过量摄入会直接擦伤消化道黏膜。尤其肝硬化患者食道静脉曲张,纤维摩擦可能诱发大出血。

2. 草酸的潜在威胁

每100g春笋含草酸约50-80mg。草酸与体内钙结合形成草酸钙结石,加重泌尿系统疾病;同时抑制钙、锌吸收,影响儿童发育及老人骨骼健康。

3. 发物特性诱发过敏

中医视春笋为“发物”,其特殊氨基酸成分易引发过敏反应。临床统计显示,过敏体质者食用后荨麻疹、过敏性鼻炎发作率增加30%。

这七类人群请远离春笋!

结石患者:草酸加速结石形成,泌尿/胆道结石患者忌食;

过敏体质者:湿疹、哮喘患者食用后过敏复发风险显著升高;

肝硬化患者:粗纤维可能划破曲张静脉致大出血,病死率超50%;

胃肠疾病患者: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出血风险增加4倍;

老年人与儿童:老人消化功能退化,儿童钙吸收受阻,14岁以下每日禁超50克;

产后产妇:体质虚弱者易引发肠梗阻;

大病初愈者:消化系统脆弱,粗纤维加重负担。

案例警示:武汉李女士连续两天食用竹笋后胃出血,内镜检查显示胃黏膜多处糜烂。

安全食用三法则

① 预处理去草酸

沸水焯煮7-10分钟,可去除70%以上草酸并软化纤维,降低结石与消化道损伤风险。

② 严控食用量

单次摄入不超过200克(约半根),每周不超过2次。脾胃虚寒者建议减至3-5片。

③ 规避危险搭配

? 禁与高钙食物同食(如牛奶、海鲜)——草酸钙沉积加重结石;

? 禁与生冷食物同食——加重胃肠刺激。

特殊人群尝鲜指南

过敏体质者:首次试吃不超过10克,观察24小时无红疹、呼吸困难再增量;

老年人:烹饪时延长炖煮时间至20分钟,搭配粥类保护胃黏膜;

儿童:4岁以下禁食,4岁以上每日不超过30克,切碎后入菜。

医生提醒:春笋上市季消化道出血患者激增,若食用后出现黑便、呕血、剧烈腹痛,需立即就医。

春之鲜,重在尝而非飨。掌握“量”与“法”,方能不负春光不负胃。

你可能会喜欢